陈卫星,一个经历过上山下乡、入过伍的普通人,1980年起开始从事化肥设备维修管理工作,38载倏忽流转,只因他钟情于机械设备,对维修技术的那份挚爱,促使他一步步踏上机修之路,并为之苦苦求索,进而由一个门外汉成长为行家里手,从一个懵懂青年技工成长为行业内建树颇多的高级技师,荣膺中国农资行业“时代工匠”、“宁国市首届最美工匠”称号。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也更好地诠释了工匠精神。
深入一线“摸听看问”
每天早上陈卫星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车间一线去“摸听看问”。“其实就是对生产运行设备进行巡回检查,及时发现设备问题,对出现小的设备故障,及时安排处理,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陈卫星边说,边指着一台风机控制柜向记者介绍,“每天我们巡查时都会把每台设备运行的状态、数据、指示情况用手机拍下来,第二天巡查时,作个对比就可以发现设备有无出现异常。”一路跟着陈卫星,看着偌大的工厂,不禁问道,每天要巡查多长时间啊?“十几个烟囱,十几个工段都要跑到,大概2个小时吧。”陈卫星笑着说。其实巡查都是最基本的工作,遇到设备维修难点,时常还要与团队加班加点共同分析和讨论解决方案,直至设备恢复运行。
“记得2013年,厂里有台二氧化硫风机出现了问题,这可是生产的心脏设备,一旦解决不了,十几条生产线就要面临着停产,当时厂里也找来了设备制造厂工程技术人员,但给予的答复却是要返厂修理,时间需要一个星期。考虑到问题的严重性,当晚公司就打电话给在宣城出差的老陈,老陈接到电话,就冒着大雨开车赶回来,然后连夜自己动手找出问题所在,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最终解决了心脏设备问题,使二氧化硫风机及时运转,生产得到恢复,而且为公司减少了损失。”陈卫星的一位同事回忆说,无论何时车间里面有疑难问题,他总能第一时间到位,无论多晚,设备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他绝不离厂。
设备出了问题就找他
自2003年进入司尔特肥业,陈卫星一直负责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平日里,他十分注重学习,经常向有经验的老师傅请教设备维修管理专业技术,刻苦钻研优化设备使用方法,注重提高生产效率,先后解决了硫酸厂二氧化硫风机配套的增速机轴瓦温度超高的难点,磷肥厂热风机、过滤机、一效泵、二效泵、压缩机等设备维修等方面难题,大大提高了各设备运行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提升了设备运行质量,确保了生产安全平衡运行。
司尔特原40万吨/年硫基复合肥项目投产中,仅有一套10万吨/年粉状磷酸一铵装置,为了提高粉铵产量,2007年公司继续追加投资另一套同样产量的设备装置,新旧两套磷铵装置投产后均达到设计负荷,产量达800吨/日。即使是两套磷铵装置同时运行,仍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在开车率已饱和的前提下,陈卫星选择从发电装置单独增加一路蒸汽管线,增大磷酸一铵装置的蒸汽供给量,提高料浆的蒸发和循环,减轻干燥系统负荷,磷酸一铵日均产量提高10%以上,即每天多产磷酸一铵80吨左右,增加产值16万多元,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现在车间里一些设备出了问题怎么办?找陈总请教,准有戏。”一位修理工笑着说。从工作起,陈卫星就
与机械设备打交道。经过多年对制约化肥生产设备运行效率、安全生产难题的研究,他具备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善于处理疑难杂症,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重点、关键性技术问题,是厂里的技术大拿。
工匠精神 “薪火传承”
“技术”和“精力”成为概括青年时期陈卫星的关键词,如今“贡献”一词,成为他工作的最佳注脚。他知道,多年的技术和经验是自己安身立命的保证,但对于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技术的传承。因此,他利用业余时间撰写了《快速拆装H12型压缩机一、二段气阀的专用工具》、《二硫化钼在设备润滑中的应用》、《采用正压动火法检修冷交换器》、《变换主热交换器结构的改进》、《用工程塑料阀片代替压缩机金属阀片》等多篇专业论文,将自己维修经验和维修技能固化下来,给更多的企业技术骨干留下宝贵的精神食粮。
为了将自己多年的技术经验传承下去,2013年,他主动创办了“大师工作室”。这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来到生产车间,为全体维修人员讲授《机械制图》《设备维修护养和检修技术》等专业知识,极大地提高了维修人员的工作技能,使得一些青年技工先后走上车间设备维修管理岗位,其中5人通过钳工高级工评审,2人通过钳工中级工评审,多人获得机械类其他技能等级证书。“大国工匠、大国创造,没有技术基础是不行的。每每看到这帮青年技术水平提高了,我就感到高兴。”陈卫星说,到了他这个年纪,以往的贡献、荣誉最容易让人安于现状,骄傲自得。但他却选择将自己的经验成果毫无保留地共享给大家。
经验和成果可以言传身教,但如今60岁的陈卫星身上所具有的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埋头苦干等的工匠精神,才是他传承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