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最大氮肥企业出售50万吨尿素生产系统!
发布时间:2019-04-18 17:42:39
来源:原创
近日,任职近10年的圣济堂(600227)“老人”袁远镇辞职,至此,短短一年时间内,圣济堂已有8位高管先后离职。记者梳理发现,离职的背后,跟其主业转型不无关系。
一年8位高管陆续辞职
公开资料显示,圣济堂原为上市公司贵州赤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赤天化”)。赤天化是贵州省最大的氮肥生产企业,主营业务为尿素的生产和销售。其化肥化工生产基地分别是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赤水化工分公司(年产50万吨尿素)和以煤为生产原料的全资子公司桐梓化工(年产52万吨尿素、30万吨甲醇)。
2018年3月,赤天化公司名称由“贵州赤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贵州圣济堂医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6月25日,证券简称由“赤天化”变更为“圣济堂”。更名后,除化肥化工业务外,圣济堂经营范围扩大至医药、医疗、健康产业领域的投资;生物、基因、细胞药品研发生产;大健康医药产业项目运营;特需医疗服务开发等业务。
圣济堂发布的公告显示,袁远镇自2008年8月起,在原赤天化担任过董事、党委委员等职务,且于2018年6月20日被聘任为圣济堂副总经理。记者梳理发现,圣济堂2018年至今共有8位高管先后辞职,在这8位离职高管中,除了1位没有在原赤天化担任过职务外,其他7位都曾在原赤天化担任过高管职务。其中,圣济堂原副总经理袁远镇;原监事会主席车碧禄;原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吴善华;原独立董事宋朝学4人在圣济堂2016年重组前便在公司就职。
为何近一年人事“地震”如此猛烈?圣济堂董秘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8年人事变动较大,是由于长城作为第二大股东进入公司后,公司原董事、监事会有所调整,其余辞职人员可能是因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有关。并称圣济堂人员辞职属于正常的调整方式,不会对公司业绩造成影响。
三年累亏8亿元
赤天化原来以化工业务为主,但受所处行业面临产能严重过剩的不利影响,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对其业绩形成拖累。记者梳理发现,上市初期,主营化工业的赤天化业绩较为良好,但在2008年至2013年期间,公司虽然盈利,但净利润却开始出现连续6年下滑。
2014年,赤天化业绩更是“惨不忍睹”,当年实现营收32.87亿元,同比减少20.97%;净利润亏损5.75亿元,同比减少7765.73%。2015年,赤天化险些净利润再亏损,当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3.07亿元,同比增加0.29%;净利润亏损1.42亿元,同比增加54.73%。
庆幸的是,赤天化2015年第四季度净利润1.62亿元,扭转了全年亏损的局势。然而,赤天化2016年业绩再陷困境,当年实现营收28.57亿元,同比减少3.07%;净利润亏损3.5亿元,同比减少373.18亿元。
50万吨尿素生产系统被出售
在氮肥行业,赤天化的主导产品“赤”牌尿素在全国有较高的声誉。曾经,“赤”牌尿素在贵州市场占有率高,品牌效应较强,客户忠诚度高,价格具有风向标作用。
“赤牌”尿素有一定知名度
据悉,贵州省内的尿素年需求量大概在80万吨左右,“赤牌”尿素的市场占有率为60-65%,目前在广西、云南、湖南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不过,尿素的生产量和销售量近年来出现大幅下滑。2017年,尿素业务为赤天化带来了6.54亿元的收入,同比减少20.08%,生产尿素36.24万吨,同比减少22.56%;销售尿素42.48万吨,同比下滑34.33%。
目前,以尿素为主的化工业务早已不是业务重点,甚至存在被剥离的意向。资料显示,2014年至2016年,赤天化、圣济堂、渔阳公司之间开启了错综复杂的股权变动关系。最终在2016年9月,赤天化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向渔阳公司增发购买了圣济堂全部股权并完成工商过户。赤天化当年重组时曾承诺三年内不剥离化工主业。
如今“三年承诺”已接近尾声,圣济堂将作何打算?圣济堂董秘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三年承诺”应该是在2019年10月左右到期,目前并不清楚公司是否有计划剥离化工业务,“如果剥离,公司到时会进行披露。”
但是记者梳理发现,赤天化2018年年初已透露了将剥离化工业务的信号。2018年1月26日,赤天化公告称,今后公司将视实际经营情况,择机剥离化工业务,从现有的“医药+化工”双主业,彻底转型为以糖尿病及肿瘤为核心的医药大健康产业。
一年后,靴子终于落地。2019年3月20日,圣济堂宣布,正式出售公司主要的尿素及合成氨生产基地-赤水化工分公司,以便于补充流动资金,集中力量发展医药业务。据悉,该公司拥有50万吨尿素生产系统,但早在2015年11月起停产,至今仍未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