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化肥产业大盘点,在夹缝中探寻新机遇
发布时间:2019-12-31 20:10:17
来源:中国农资传媒
2019年,混沌中孕育着新秩序,化肥产业生态也在自我重塑中迎来新的转机。一方面,经济、政策、行业、市场、产业链、终端等方方面面发生的深刻变化,使化肥企业优胜劣汰、行业生态重构的步伐显著加快,落后产能加速出清,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随着传统市场的萎缩及营销工具的失灵,化肥企业开始回归本源,以生态环保、绿色发展为方向,以产品科技创新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为突破口,在困难与挑战的夹缝中努力探寻生存发展的新路径、新机遇。
产业集中度稳步提升
今年3月,江苏响水化工厂爆炸事件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化工安全、环保风暴。随后,江苏、广东、山东、黑龙江、浙江、湖北、河南等省先后出台了搬迁改造和关闭部分化工园区、压缩化工企业数量等政策,通过安全、环保、节能、质量四项倒逼机制和化工园区的重新分类布局,加快清退落后产能。据了解,2019年,仅山东、广东两省计划关停、搬迁的化肥及化工企业数量便有近万家。
近日,鲁西化工子公司因“退城入园”搬迁获赔9.5亿元的消息一经发布,迅速成为行业热点。此次搬迁的鲁西化肥二厂是在原小氮肥厂的基础上扩建而成,设备工艺以及厂区布局已无法满足当前的安全环保要求。搬迁后,该厂不仅能获得原料、能源、产业集成等方面的支持,厂区的环境等各项指标也获得了质的提升。事实上,近年来,不少化肥企业都以“退城入园”为契机,通过技术、设备、产业规划、安全环保等全方位的升级,实现了自身的高质量转型升级,例如红四方、昊源化工、心连心等。客观来看,国家安全环保产业政策的逐步收紧以及各地“退城入园”规划的深入推进,有利于提高化肥产业的准入门槛,提升行业集中度,进而从源头上解决化肥产能过剩、市场无序竞争、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
回首2019,在安全环保政策持续增压、市场不景气且同质化竞争严重的背景下,化肥企业经历了新一轮洗牌。一些企业轰然倒下,一些企业身陷泥潭:ST柳化、四川蓥峰破产清算,ST河化、赤天化、ST宜化变卖部分资产,ST盐湖、藏格出现巨亏……与此同时,开磷、瓮福合并,辉隆并购海华,中化控股鲁西,邦力达牵手香丰等兼并重组、强强联合的新动作,则从另一个维度促进了化肥产业集中度的稳步提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规模以上氮肥生产企业数量为201家,同比减少52家。与2017年仅2家企业未亏损相比,氮肥亏损企业数量减少37家,亏损面大幅收窄。2019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氮肥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市场触底反弹,迎来近十年效益最佳。2018年,规模以上磷复肥生产企业减少了146家,而磷肥与复合肥行业的利润率却比上年分别提高了0.1%和0.7%。另外,今年的化肥上市公司半年报数据显示,随着落后产能的有序淘汰和供需结构的持续优化,我国基础肥行业盈利水平同比显著提升。云天化、鲁西化工、华昌化工、四川美丰、新洋丰、司尔特、芭田等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比均实现较大幅度的提升。
不难看出,化肥产业集中度的稳步提升,既有利于企业质量和效益的高水平发展,也有利于打破化肥产业间关联度不强、生产和配套体系不健全、技术创新能力差、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等深层瓶颈。而就目前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和行业综合开工率情况来看,我国化肥产业集中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肥料新品扎堆上市
现阶段,全球化肥工业进入发展的调整期,绿色发展、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配合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共识。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对肥料等主要农业投入品的品质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化肥产业面临着巨大的能源、资源、环保硬约束。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高品质农产品消费需求的提升,导致现有肥料品种结构与市场需求逐步脱节,难以适应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节奏。
在今年的磷复肥产销会、全国植保会,以及其他各类农资行业展会上,以绿色、养地、高效、增值等为特点的功能性肥料新品,已成为包括传统大化肥厂家在内的各类肥料企业的主打产品。不论是云天化、金正大、新洋丰、红四方、六国化工、中阿等传统磷复肥龙头企业,还是像海法、康朴、海大、汉和、佐田氏、金必来等特肥、微生物有机肥企业,均推出了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肥料新品。综合来看,这些肥料新品在肥料形态、水溶性、营养配比、功能性等方面,较传统NPK肥料有了全面的提升,且大多具有修护土壤、增强作物抗性等增值效果。通过聚焦不同地域、不同作物,这些特肥和增效肥料能够更加精准、科学地为作物提供养分,提高养分吸收利用率,从而帮助农民用更少的投入,种出更优质的作物。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6年以来,以中农控股为代表的农资流通“国家队”也开辟特肥业务板块,通过对国际进出口资源的优化,持续引进性价比较高的国外优质特肥产品。今年,中农控股更是提出了让特肥从价格回归价值的理念,将特肥发展放在突出位置。终端市场的持续热捧,以及传统化肥企业由大化肥向“大化肥+特种肥料”的这种战略上的调整,无疑对特肥行业的蓬勃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
从功能性微生物有机肥、助剂型增效肥料等特种肥料的兴起中管窥化肥产业,不难预见,化肥行业未来仍将以绿色消费为导向,不断增强技术研发力量,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降低资源开发强度,减少各环节投入品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推进全产业链向减量、高效、智能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农业社会化服务全面落地
近年来,国内化肥企业重营销、轻服务的问题虽有所缓解,但炒概念、开会、价格战等传统营销手段的过度使用,已严重透支了种植户尤其是经作区农民的信任与耐心。再加上粮食作物价格低迷、经作价格波动大、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导致很多地区农民的种植积极性降低,依靠农化服务卖产品的思维已经行不通。事实证明,农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业社会化服务力量的支持,这也为包括生产和流通企业在内的化肥企业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2019年,农服领域最耀眼的成绩就是无人机飞防的全面爆发。除了金丰公社、中化MAP、极飞、丰信等农服专业组织之外,中农、祥云、浙农、绿园等越来越多的化肥企业都成立了自己的飞防公司或飞防服务大队。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组织形式,2019年我国无人机飞防的作业面积超过4.5亿亩次,植保无人机的保有量预计将突破5万架,已成为全球植保无人机保有量最大的国家。
农业服务的本质在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解决农业生产实际中的各种问题。以无人机飞防为切入点展开的服务,有效解决了土地集约化生产后的植保管理难点,极大地提高了“一喷三防”的效果和效率,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得到兼顾,因此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飞防服务的蓬勃发展,是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一个缩影。截至2018年底,全国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达13.84亿亩次,服务组织数量突破37万个,服务小农户4194.37万户,占全国农业种植户的1/5。
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力量虽然成长迅速,但市场空间仍然很大。随着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向着多元化、多主体、多层次发展,化肥企业将在其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以省级农资公司为例,如黑龙江倍丰、广东天禾、浙农惠多利等,已基本完成立足本省、走向全国的布局。未来,这些公司完全可以凭借完善的渠道网络优势,与生产企业及其他类型的农业服务公司、平台配合,以更加立体化、智能化、精准化的服务,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2019年是化肥产业的转折之年,绿色已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底色。作为支撑行业阔步前行的“两条腿”,高质量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将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成长空间。随着产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化肥企业也会从无序竞争中逐步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农服务、振兴乡村的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