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不利因素叠加——河南化肥业期盼精准施策走出困境
发布时间:2020-03-25 18:03:09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

降低企业贷款门槛、审慎制定煤炭减量化政策、科学判定煤炭固定床造气技术是河南化肥业的呼声。日前,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和化肥企业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解决化肥业面临的困境,支援河南乃至全国农业生产需要。

据河南省石化协会常务副会长苏东介绍,疫情期间,河南化肥企业积极复工生产,目前行业开工态势较2月明显好转,化肥行业负荷率在85%左右,较好的满足了春耕市场供应。


“虽然一些骨干企业开工率和开工效率较好,国家有关减负降税政策落实的也比较及时,但是受原料紧张,人员不足,运输受限,资金缺乏等不利因素影响,河南化肥企业的生产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困扰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苏东说,目前,河南中小企业特别是复合肥企业开工效率较低,劳动力和资金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磷肥等供应不足,运输瓶颈特别是乡村运输瓶颈依然较大。


对此,河南省石化协会主动作为,向河南省相关部门提出了《关于呼吁解决省内化肥等农资产品生产运输不畅的紧急建议》、《关于适度调整全省化工用煤炭指标,保障全面完成全年生产计划的建议》、《关于在化肥行业实施优惠电价的建议》等多项意见和建议,积极协调化肥生产、运输过程所遇到的瓶颈问题。


“问题虽然有所改善,但时至今日,有些关键问题亟需拿出解决办法。”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晋开化工集团、昊华骏化集团、金山化工集团等企业负责人表示,根据目前防疫和企业复工形势,如不加快解决相关问题,企业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和困难,一定时期内,企业将无法正常运行。

第一,降低企业贷款门槛给中小微企业增加资金流动,以及争取享受国家优惠电价政策是化肥企业的迫切期盼。


“今年以来,河南中小微企业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35%,从用电量可以看出,这些企业的开工效率较低。”苏东介绍说。


据了解,目前,河南30%的中小微复合肥企业开工效率不足40%。其主要原因是在银行贷不到资金,享受不了降息红利,正常生产及市场开拓受阻。特别是疫情期间,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下游市场传导慢的局面下,生产流资显得更加紧张,形成了“民间借贷+经销商筹款”的不良局面。


一些企业反映,贷款门槛高,造成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维持生产,一些企业名义上开工了,但无资金买原料,等米下锅,不得不停工待料;有些企业为了筹集资金,只好找二级或三级经销商筹款,但也是杯水车薪。另外,一些传统工艺尿素企业只能维持现有现金流,处于长期亏损状态,只能调节生产液氨或其它化工品。


为此,企业代表建议,能否降低中小微企业贷款门槛,适当给予资金支持,以维护企业正常的开工效率和稳定生产。


在如何享受优惠电价问题上,企业反映同样强烈。企业代表认为,在疫情期间国家制定的优惠电价政策中,把化肥等行业与高耗能行业等同看待有些不妥。因为氮肥工业有它支农的特殊性,不能按照高耗能行业对待,特别是此次国家发改委对氮肥用天然气已经给予优惠,但天然气占氮肥行业总产能有限,既不能满足供应需求,又起不到带动行业快速复产,解决支农企业困境的目的。因此,呼吁国家给予政策支持,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在疫情期间给予化肥企业或龙头企业短期的支持,让企业成本降下来,减轻企业经营压力。比如,疫情期间享受95%电价优惠政策。


第二,审慎制定煤炭减量化政策也为企业所关注。有些企业认为,国家对煤炭消减政策对应对气候变化和大气环保攻坚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对原料煤和燃料煤不加区分,会对工业经济发展有负面影响。


据介绍,河南省不少企业减煤指标的制定,是以2015年用煤量为基数,与当下实际产能有很大差距,导致正常生产难以维持。尤其是大型粉煤气化原料煤和燃料煤在控量上没有区分,企业一时难以找到合理压减办法。


也有企业提出,缺少政策支持导致落后产能退不出、先进产能没空间,急需出台煤炭减量退出机制和交易规则。建议将原料煤转化效率和污染物利用率,作为界定减煤指标依据,制定相关标准。


“河南化工产业对煤炭的依赖度较高,原料煤是产品制造的原料,先进的技术和循环经济的理念,使原料煤在生产过程吃干榨净,对环境的影响有限。”苏东说,煤炭对河南化工产业的直接贡献率在30%以上,带动新材料、专用化学品、生物化工等新兴产业在60%以上。未来,河南一批重要化工基地建设以及高效农用化学品、工程塑料和化工新材料等,其基础产业还是煤盐化工。因此,建议政府尽快从国家层面研究原料煤对环境影响因素,促进我国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


第三,能否科学判定煤炭固定床造气技术也为企业所担忧。
据业界人士介绍,常压固定床造气技术是中国特有的煤化工制气技术,具有投资小,操作简单、产业变化灵活的特点。而过去国内引进的大化肥和传统中型氮肥生产装置已经基本淘汰,且流化床投资较大,故目前主要依靠固定床造气技术来对淘汰掉的中型氮肥生产装置进行补充。


今年2月,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河南省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明确加大过剩和落后产能压减力度,到2020年底,淘汰一批化肥行业固定床间歇式煤气化炉,退出单套装置30万/年以下的合成氨产能。


“经过前几年的结构调整,国内80%的技术含量低、管理水平低的固定床企业已经倒闭,剩下的已经是一些水平高、管理好的企业,优势较为明显。同时,河南省化肥企业的装置总产能均超过30万吨,只是有部分企业的下属单位和生产装置不在一个区域。因此,不能是一刀切的全盘否定或者按地域单套30万吨装置来看待,如全部砍掉极易伤筋动骨且不太现实,应区别对待,给存在的企业一定的生存空间。”苏东说。


一些企业认为,如果不分青红皂白进行淘汰,企业无法生存,职工无法安置,极易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如果进行搬迁和技术改造,时间压力大,财务费用高,资金不够用,建议给予政策倾斜和预融资贷款方面政策支持,挖掘固定床造气的技术优势所在,积极通过环境改造,激发出国产技术的潜力,更好地服务于产业。


对于化肥业面临的种种困难,苏东说,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考虑企业实际,在贷款、电价、煤炭减量和固定床技术改造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倾斜,因地施策,精准施策,使企业尽快走出困境。化肥生产企业也要迎难而上,自强自立,尽最大努力搞好安全生产,服务好春耕所需。